这里有最新的公司动态,这里有最新的网站设计、移动端设计、网页相关内容与你分享!
10月16日,福耀玻璃宣布,公司董事长曹德旺将辞去董事长职务,由其长子曹晖接任。至此,曹德旺十几年的接班计划结束了。 “明年我80岁的时候,我就可以完全退休了。”曹德旺表示,退休对福耀来说更有利。他目前没有任何健康问题,并希望在退休后开始自己的生活。曹德旺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37岁时,他在镇上承包了一家玻璃厂,后来在福建福州创办了福耀玻璃,改变了中国玻璃市场100%依赖进口的历史。长子曹晖出生于1970年,从小就被当作接班人来培养。他从工厂基层做起,如今手握父亲的权杖,正式管理市值约1700亿元的福耀玻璃。 79岁时,玻璃之王退休了。官方网站福耀玻璃记录了“玻璃大王”曹德旺的创业岁月。曹德旺出生于解放前。贫困的家庭环境迫使他早年辍学。他15岁开始工作,在建筑工地和农场工作。改革开放之际,曹德旺在家乡福建省福清县高山镇异形玻璃厂当采购员。糟糕的生产条件和市场意识,导致这家玻璃厂连续多年亏损,濒临破产。 1983年,“允许个人承包经营乡镇企业”的政策出台,曹德旺响应号召,承包了陷入困境的玻璃厂,并大胆实行绩效工资制,扩大生产。在他的领导下,工厂第一年就实现盈利。 1984年,看到中国玻璃市场依赖的现状海外市场,曹德旺指出,为中国人制造了自己的一块玻璃。三年后,曹德旺在镇上原玻璃厂的基础上成立了一家小型合资企业(福耀集团的前身),生产汽车安全玻璃,并于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996年,福耀与法国集团合资,学习了先进的玻璃和汽车制造技术的跨国管理经验。 2010年后,福耀大举走出去,在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等12个国家建立了生产和销售基地。 2015年,成功敲响香港联交所IPO钟声,实现A+H上市。从四十多年前开始,这位传奇人物已经快六十岁了,接班计划其实已经酝酿多年。 2011年初,曹德旺开始了他的退休计划:吃大块肉、喝啤酒。轻松地向那些向他学习的人传道——这就是他所设想的退休生活。曹德旺 来源:互联网 但近十几年来,曹德旺依然忙碌在一线。除了处理福耀集团的日常事务外,还任命他本人从事慈善事业。最令人惊叹的是捐资100亿元建设“福耀科技大学”。今年10月10日,曹德旺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透露,自己用的都是个人资金用于慈善事业,并非公司资金;截至今年8月底,福耀科技大学已投入约43亿元建设,未来还将再投入100亿元。几天后,一系列公告正式发布——曹德旺递交辞去福耀玻璃董事长职务,但仍留任董事长。公司董事继续履行职责,仍担任公司董事部分子公司董事、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我认为福耀下来更有利,那就是新一代(占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曹德旺回应称,目前身体没有任何问题,不会把重心放在福耀科技大学,而是想在退休后开始自己的生活。兜兜转转,原来55岁儿子的继承人不是别人,正是曹德旺的儿子曹晖。曹晖出生于1970年,今年55岁。曹德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起培养大儿子督导的痛苦过程:“大学毕业后,我把他安排在车间,他在那里待了六年,慢慢从给师傅跑来跑去,给别人加班赚几块钱,最终成为厂长。六年了。2006年,曹辉出任集团总经理,算是指定了”当时,曹德旺已经60岁了。当时他的想法是:再当几年董事长,只能认清决策的战略方向,给儿子搭顺风车。曹德旺在2017年接受《中国周刊》采访时首次透露了接班计划:“接班分三步:第一步固定总裁,第二步把董事长位置让给曹晖,而我 将成为名誉主席。第三步,当曹晖达到一定程度,几年过去了,我就不再做那个主席的荣誉了,让他都做,我就不再做了。但后来事情发生了变化。 2015年,曹晖突然宣布辞职创业。 2015年7月,曹晖向福耀玻璃提出辞职,并单独成立企业,开始涉足汽车零部件领域。随后出现了他领导下的“三丰”系列公司。雅阁丁交给曹德旺,曹晖一开始并不愿意,但在他的极力劝说下才同意接任,但他于2015年辞职。即便如此,在曹德旺心里,长子依然是继承家业的最佳人选。转折发生在2018年6月,福耀玻璃全资子公司福耀香港收购曹晖控制的三丰控股持有的福建三丰集团100%股权。交易总价为2.24亿元人民币,曹晖也回归福耀玻璃。当时曹德旺的回应是,此次收购将为曹晖的接班做准备。曹晖 资料来源:由于互联网的回归,担任福耀玻璃副董事长的曹晖一如既往地低调。直到此时,他终于正式受聘——福耀玻璃董事会审议通过选举曹晖为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董事长,并兼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现任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至此,市值1700亿元的福耀玻璃有了新的领头羊。创始一代正在老龄化并需要招聘。时间的车轮正在滚动。中国第一批企业家集体步入暮年。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统计,中国百强家族企业创始人中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年龄在70岁以上;担任公司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重要职务的创始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几十年来,他们以坚强的勇气和决心在各自的领域立足。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谁来接盘?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着传承的重大挑战,不少家族第二代近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正大集团第四代成员谢其润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家族企业权力中心,完成了68亿元的并购;周建平之子周立臣带领团队敲响国民男装品牌海澜之家香港IPO; “我真想来”,90后接班人王泽宁管理着300亿元的零食帝国; 90年代出生的二代女高海春出任A股光伏巨头天合光能联席董事长;第二代温商侯亚孟走上珀莱雅舞台中央……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一幕,中国的第二代“接班潮”尚未大规模发生。看似一条清晰的道路——他们是在父母白手起家的时候长大的,从国外名校归来后进入家族企业,从基层做起。当他们的父亲年老时,他们陆续继承了父辈的衣钵。然而创业难、创业难维持生意就更难了。如何将事业继续传承,成为第二代的当务之急。方太老掌门人毛利祥曾恳求总结了家族企业传承中的“十大问题”,包括舆论压力、家庭矛盾、长辈阻力、两代人差异、父亲不交权、儿子不愿接班、儿子不争气、子女多、独生女、企业排斥等。这是关系企业命运的考验,也是涉及战略、制度、人心的复杂工程。一个又一个的心案出现了:美特斯邦威第二代胡佳佳之后,公司业绩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出现了亏损。长期创始人周成建选择回归;最后一刻上任的杉杉股份郑炬遭遇内部权力斗争被获取后会出现并随后被删除。最近最好笑的事情就是娃哈哈的争议。有时,宗庆后、宗馥莉父女常常被视为企业代际传承的典范。宗庆后一生中也不止一次证实了女儿的公司管理能力。然而,自收购以来,宗馥莉接连经历停产维权、继承纠纷、辞职纠纷等事件,道路似乎并不平坦。这一切都表明,保家卫国并不容易。收购往往只是在试验的开始阶段。麦肯锡报告显示,中国85%以上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但60%以上会在传承过程中消失。归根结底,传承本身就意味着公司必须继续生存下去。 “遗产经营也是创业的一种形式。”佐ng Fuli曾经说过这句话,但现在它有不同的含义。无论如何,这里就是中国商业舞台的一幕。参考资料:《长子归来,641亿企业有接班人,曹德旺:接班分三步》,中国企业家杂志 Copyright © 2024-2026 R星吃瓜反差大赛-今日看料-黑料百科 版权所有
沪ICP备32623652号-1